浅谈“蓝藻”治理可行性方案

2018-09-25


蓝藻是地球上第一个“居民”,蓝藻是最简单的单细胞植物,也称为“蓝细菌”...

  一、为什么不能杀灭蓝藻

  蓝藻是地球上第一个“居民”,蓝藻是最简单的单细胞植物,也称为“蓝细菌”,三十亿年前,蓝藻为原始地球大气从无氧到有氧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一起,为水体供氧和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蓝藻作为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起到了“生态基础”的作用。因此,藻类种群的健康关系到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当我们用人为的手段杀灭蓝藻必然对水生态系统形成长远的影响。因此任何水生生物都是生态平衡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二、为什么会形成蓝藻水华及蓝藻水华的危害

  藻类种群作为水生态重要的基础系统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种群保持着完美的平衡,藻类对N、P元素特别是P的波动异常敏感,当水体P≤0.02mg/L时,藻类正常生长并从水体吸收C、N、P等元素转化为藻生物量,从而起到浮游动物及噬藻型水生动物等初级消费者提供物质基础的作用,但是现代工业、城市化和农业的发展使P远远超过0.02mg/L的生态阀值,此时单细胞和多细胞藻类由于光能利用优势而具备对水体富营养化元素的快速同化作用使藻生物大量繁殖,并最终形成藻华富集甚至形成蓝藻水华暴发。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在于浮游植物具有趋光性,使其在光能的利用方面具有生存竞争优势,水体富营养化因子超过水生植物系统的循环利用阀值,则浮游植物因光能利用优势而快速增殖,沉水植物系统则因浮游植物对光的阻蔽作用使其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受到抑制,光能阻蔽达到一定程度和时间,沉水植物系统将逐渐崩溃,从而引发水生态系统的整体崩溃,水体生物死亡腐解释放富营养物质进一步提供浮游植物营养源,形成蓝藻水华暴发——水生态破坏的连锁反应。因此及早启动河道原位/旁路净化系统技术和藻水同治技术,足量投入系统治理能力对控制蓝藻水华引发的水生态改变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三、怎么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

  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因子就能有效地控制藻类和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C、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当水体中N≥0.2mg/L(PPm),P≥0.02mg/L(PPm),COD≥10mg/L,表征藻类叶绿素a≥10mg/L时,表现出的以藻类异常增殖,从而破坏水质的生态平衡的表现,评价法为卡尔森富营养状态指数(TII),水体富营养化分为: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三种水平以说明湖泊的营养级别状态,采用0—100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TLI<30为贫营养、3050为富营养,其中,50≤TLI≤80为轻度富营养、60≤TLI≤70为中度富营养、TLI>70为重度富营养。

  为此,分析洱海蓝藻水华的形成原因:是由于“输入性”营养盐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因子包括主要的C、N、P指标异常升高而导致水质化学平衡的改变。

  分析营养物的来源,河道纳污入湖超过湖泊污染的贡献率的85%以上,因此,我们的技术方案分为三个步骤:

  一、控制增量:通过河道原位/旁路系统的末端截流—净化作用达到:去除100%的垃圾和固形物,去除50—85%溶解性C、N、P等污染因子,从而杜绝河道纳污入湖,从源头上控制了湖泊“富营养化”的增量,河道水体净化后入湖起到了为湖泊“安全输血”的作用。因此控制增量就要1、针对目前洱海的各条入湖河道的污染情況及入湖水量制定相应的河道治理系统;2、尽快及早全面启动洱源主要湖库及入湖河流的系统治理项目。

  二、去除存量:通过藻水同治系统技术规模化地去除湖泊内源性污染因子,减少洱海内源性存量污染,通过我公司长期研究形成的数学模型,当日处理水量达到库容量的0.1%—0.5%时,能有效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当日处理量达到湖泊的0.5%—1%时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湖泊富营养化的状态。具体控制增量就是首批按照洱海库存量30亿立方的1/1000的日处理量在洱海主要的湾区建设藻水同治系统,即再建设原位处理能力约为270万方/天(45万方深度处理)藻水同治系统,如果是5万方/座则需9座,如果15万方的需3座(以深度处理站能力计算)。

  三、重建健康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即全生态链系统建设,通过前两个技术体系确保水质持续好转,水体透明度持续改善,从而为水生态沉水植物体系彻底恢复创造条件,健康的沉水植物体系不仅仅支撑着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还与浮游植物形成营养物质利用的竞争关系,健康的沉水植物系统对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使各种污染物质在光能作用下进行生态系统的良性物质利用与能量循环。

  

相关资讯


7项举措优化滇池保护治理

为全面做好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日前滇池保护治理省级联系部门工作会议提出7项举措,进一步优化滇池保护治理工作

2023-09-07

“晋宁区中河旁路组合式流化床微纳米分子筛河道治理试验示范工程”成功通水

2021年11月11日,在暖意洋洋的初冬,晋宁中河项目迎来了成功通水的好消息。 图片 图片 晋宁中河是东大河普达上闸一分支支流,河道起点位于普达上闸分洪闸,全长8.08km(含护城河0.9km)。流经普达、南村、瓦窑、礼智、月山、郑和路、仁义、田心、兴隆村委会,从老塘咀村注入滇池。流域面积25.3km²,是城区防洪、灌溉河道。

2021-12-14

大理州副州长李洋一行考察南冲河项目

自2017年洱海开展抢救性保护性治理工作以来,洱海及流域范围治理工作取得优越的成就,李洋副州长说:“洱海保护治理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和省委省政府大理州会议精神,久久为功继续努力,不断了解学习先进工艺技术,为已经进入高原湖泊治理保护新阶段的工作寻求与洱海周边更切合实际的治理技术,既保障治理成果不丢失,更要以洱海保护治理为契机、以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为中心、以农田沟渠面源污染收集和智慧调控为抓手、以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治理中积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治理与经济振兴两手抓,不断提高当地人民及游客满意度”。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