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发明专利“藻水同治技术”入选《云南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

2019-04-10


由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的《云南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已审定发布。 《云南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包括4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生态修复技术专栏中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纳米气浮藻水同治技术”成功入选。在云南省水环境污染严峻的形势下,指导目录的发布,为今后水环境治理提供了专业技术的建议和支持。 “微纳米气浮藻水同治技术”是一套从去除湖泊水体主要污染物到恢复湖泊水体的自净化

  由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的《云南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已审定发布。

  《云南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包括4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生态修复技术专栏中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纳米气浮藻水同治技术”成功入选。在云南省水环境污染严峻的形势下,指导目录的发布,为今后水环境治理提供了专业技术的建议和支持。

  “微纳米气浮藻水同治技术”是一套从去除湖泊水体主要污染物到恢复湖泊水体的自净化能力的创新技术,本项技术研发成功填补的国内针对大体量、大面积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技术空缺。在以往的湖泊蓝藻治理中,往往只注重水体蓝藻的去除率,并未从根源上去解决湖泊蓝藻的爆发诱因,导致湖泊蓝藻周而复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种条件下,我公司怀抱着一颗“已祖国的碧水蓝天为己任的赤子之心”,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的研发成本,分别在滇池入湖河道广普大沟、虾坝河、石屏异龙湖为蓝本的重度污染水质进行治理,由原水劣Ⅴ类、Ⅴ类经过这套技术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Ⅲ类,并且去除原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能够达到90%左右,恢复周边水域水环境自净化能力。

  2017年我公司应大理市邀请,参与大理抢救洱海“七大行动”,在大理市才村码头建设“洱海蓝藻水华治理5万m³/d试验示范除藻工程”。该项目2017年7月23日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良好,同年验收评为优质工程,并在2018年2月技术第三方评估方北京师范大学对本项目进行了评估,评估内容:工程运行期间,工程区域内未发生蓝藻水华,有效去除洱海水体中的蓝藻,显著改善水体透明度,去藻率96.96%,水体污染物总磷、总氮、COD去除率超过90%。

  2018年在大理洱海边建设马久邑5万m³/d藻水分离站,已正常投入运行,持续稳定的改善着周边水域的水环境情况。近期本项技术已获得国家颁布的发明专利证书,并成功入选《云南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生态修复专项技术。

  我公司会继续努力,不管前路是荆棘或是坎坷,我们水啸人始终会保持一颗纯正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水环境保护事业,研发出更多更优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相关资讯


7项举措优化滇池保护治理

为全面做好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日前滇池保护治理省级联系部门工作会议提出7项举措,进一步优化滇池保护治理工作

2023-09-07

“晋宁区中河旁路组合式流化床微纳米分子筛河道治理试验示范工程”成功通水

2021年11月11日,在暖意洋洋的初冬,晋宁中河项目迎来了成功通水的好消息。 图片 图片 晋宁中河是东大河普达上闸一分支支流,河道起点位于普达上闸分洪闸,全长8.08km(含护城河0.9km)。流经普达、南村、瓦窑、礼智、月山、郑和路、仁义、田心、兴隆村委会,从老塘咀村注入滇池。流域面积25.3km²,是城区防洪、灌溉河道。

2021-12-14

大理州副州长李洋一行考察南冲河项目

自2017年洱海开展抢救性保护性治理工作以来,洱海及流域范围治理工作取得优越的成就,李洋副州长说:“洱海保护治理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和省委省政府大理州会议精神,久久为功继续努力,不断了解学习先进工艺技术,为已经进入高原湖泊治理保护新阶段的工作寻求与洱海周边更切合实际的治理技术,既保障治理成果不丢失,更要以洱海保护治理为契机、以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为中心、以农田沟渠面源污染收集和智慧调控为抓手、以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治理中积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治理与经济振兴两手抓,不断提高当地人民及游客满意度”。

2021-05-28